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化、信息化發展成就顯著,產業轉型升級進展明顯,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很多領域缺乏關鍵核心技術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觀。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7月13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再次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為我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苗圩在《求是》撰文,“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論述了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意義、核心技術創新突破的制約因素以及核心技術攻關的政策著力點。文中特別指出,傳統產業要贏得市場競爭、煥發生機活力,就要通過加強關鍵技術和先進工藝的高端化改造及相關流程、產品、模式創新,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不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小編摘編要點如下,供業界參考。
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
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要求愈加迫切。同時,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各國圍繞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的競爭日趨激烈。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國際經驗表明,制造業要邁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20世紀以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之所以長期保持制造強國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裝備、材料、信息、生物等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上始終保持領先。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已成為全球制造大國,但離制造強國仍有較大距離,癥結就在于核心技術積累不足,嚴重制約了制造業轉型升級。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低迷,尋找新的經濟發展動能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新動能首先來源于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而新興產業通常是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科技成果轉化和大規模商用的直接結果。當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聯網、區塊鏈、新材料等領域顯現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可能引發若干領域的群體性和系統性突破,全球正在步入一個新興產業孕育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以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興產業。同時,新動能還源于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傳統產業要贏得市場競爭、煥發生機活力,就要通過加強關鍵技術和先進工藝的高端化改造及相關流程、產品、模式創新,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附加值,不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是保障產業安全的關鍵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對于國防科技工業來說,核心技術更是買不來的,要突破制約武器裝備發展的“瓶頸”,就必須下大力氣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二、核心技術創新突破要解決好四個方面的主要制約因素
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現代工業起步晚、積累少、底子薄。我國制造業要真正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持續推進技術創新和產業創新。多年來,我們在核心技術攻關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認真總結起來,還面臨著諸多制約因素。
一是基礎研究支撐不夠。近年來,我國持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但原始創新能力仍然薄弱,基礎研究的短板依舊明顯。其中,企業基礎研究意愿低、投入少、能力弱是重要原因。基礎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導致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動力不足、進展緩慢、效果欠佳。
二是關鍵共性技術供給不足。加強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通常是各國技術創新政策的核心內容。目前,我國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三是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不到位。長期以來,我國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和深度融合不夠,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發創新活動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不足,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仍不夠突出,大量的創新成果停留在論文、專利階段,沒有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四是創新人才的制約日益突出。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人才隊伍充實,但高精尖人才特別是從事核心技術研發攻關的創新人才仍比較短缺。
三、準確把握和抓牢推動核心技術攻關的政策著力點
解決我國制造業核心技術的短板問題,關鍵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堅持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相結合,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引導企業加強研發攻關和應用推廣;堅持融入全球產業鏈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相結合,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利用全球創新資源,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技術創新;堅持市場機制與政府作用相結合,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及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強化國家戰略引領,引導創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術攻關,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建立健全基礎研究支撐體系。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加大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穩定支持力度,加強轉制科研院所創新能力建設,繼續完善以創新質量和學術貢獻為核心的分類評價機制。
建立健全制造業創新體系。明確面向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這一功能定位,建設一批制造業創新中心。創新中心要突出市場化、協同化、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
建立健全產業創新生態體系。繼續健全產業與科技協同對接機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產學研用聯合體,推動體制機制創新,開展核心技術研發攻關。
建立健全制造業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學科專業設置,創新培養機制和模式,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高素質技能人才、高水平經營管理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和企業家精神,構建一支高素質、能夠滿足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