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中鋼協披露數據稱,2015年會員鋼企虧損總額645.34億元,虧損面高達50.5%。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內陸鋼企虧損遙遙領先,酒鋼宏興更是以近70億元的虧損額躍居榜首。
“鋼材價格持續下跌是直接原因”
中鋼協發布數據稱,2015年,會員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2.89萬億元,同比下降19.05%;實現利潤總額為虧損645.34億元,上年為盈利225.89億元,虧損面為50.5%,虧損企業產量占會員企業鋼產量的46.91%。
中鋼協表示,鋼材價格的持續下跌是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直接原因。
截至去年12月末,鋼鐵協會CSPI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56.37點,與前一年同期相比下降26.72點,降幅32.16%。分產品來看,2015年,長材價格下跌超過800元/噸,板帶材及管材價格下跌超過1000元/噸。
運輸成本成內陸鋼廠業績負擔
昨日,上市鋼企密集發布的業績預告也印證了上述鋼鐵行業虧損嚴重的現實,而酒鋼宏興與武鋼股份在上市鋼企板塊中的虧損額也遙遙領先。
酒鋼宏興發布公告稱,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15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9.6億元左右。
酒鋼宏興解釋稱,因西北區域市場競爭加劇,公司鋼材售價與成本嚴重倒掛,原自有礦山成本優勢漸失、運輸物流成本較高、人民幣貶值造成的匯兌損失等因素綜合影響,致使公司2015年度經營效益大幅下滑。
擁有央企背景的武鋼股份虧損額僅次于酒鋼宏興。武鋼股份稱,預計2015年度凈利潤為-68億元左右。公司解釋稱,一是下半年人民幣急速貶值,匯兌損失大幅增加;二是下游行業需求不振,鋼材價格持續走低;三是市場價格下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酒鋼宏興與武鋼股份兩家虧損最嚴重的公司均位于中西部內陸地區,相比于沿海企業,他們的運輸成本成為一大拖累。
上鋼網高級分析師張磊對記者表示,我國礦石等原料主要依賴進口,相比于沿海企業,內陸鋼廠無法享受原料下跌帶來的成本下降。這也導致多數內陸鋼廠不僅成材價格不斷下調,原料采購成本卻沒有相應下降。此外,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講,內陸鋼廠面對的消費市場也更狹窄,所以區位的劣勢也使其難有上佳表現。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