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德國工業4.0熱浪襲來,目前國內的情況大致可以概括為:國有對策,業界推崇,大眾參與。令筆者感觸最深的還是曾經一位老友這樣說過,“買車一定要買德國車,買鞋也要德國牌,廚房刀具已換雙立人”。十足的德國腦殘粉,在下不禁感慨“德國制造”就有那么好?
最近,一場巨大的并購活動再次引發筆者的思考。1月11日,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宣布,以9.25億歐元(約合66.5億元人民幣),悉數收購加拿大Onex基金擁有的德國橡塑化機制造商克勞斯瑪菲集團。據了解,這是迄今為止,中國在德國最大一筆的投資。克勞斯瑪菲屬于全球領先的塑料和橡膠加工機械設備制造商,享有業界“勞斯萊斯”的美譽。其服務范圍涵蓋了注塑、擠塑和反應技術的全套工藝。業界評論此次并購讓“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更加并行無間。
中國工業改革可以說一直在借鑒德國工業發展之路,從購買技術,加強交流合作,到直接收購德國公司,無疑在牢牢抓住德國制造。如果說這僅僅是因為國人推崇他們的產品,是極其片面的。要說德意志民族是個怎樣的民族,很多人都會概括為“嚴謹”二字。德國工業革命起步遠遠落后于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甚至走過“山寨”英國制造的道路。幸好,本身的民族特性定不會滿足于山寨,在眾多專家和技術工人的努力下,引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的德國工業實現了越級發展,一度超過英國工業。這個勤勞又嚴謹的民族造就了欣欣向榮的本土制造業。
從1866年西門子發明直流發電機,到1993的無氟冰箱,德國人在過去的百年里發明了無數至今仍影響著全球的產品。據統計,德國8千多萬人口,卻有著2千多個世界級的品牌。相比而言13億多人口的中國擁有的世界名牌卻屈指可數。當歐洲大搞金融經濟時,德國卻腳踏實地堅守制造實業,金融行業動蕩,歐洲其他國家都受波及陷入危機,而德國卻創造了大批一流品牌。且涉及諸多領域,例如汽車行業的奔馳、寶馬、奧迪,醫療領域的拜耳、貝朗蛇牌、德國馬丁、史托斯等。這些產品質量好,可用時間長的特性打響了“德國制造”的口號。
一位留德學者曾經概括過德國制造的特點。德國制造產品注重創新,專注打造較高附加值。創造有利于長遠發展的品牌效應。因而這些產品相比國產價格要高出許多,但其較高的質量保障仍是大多是國人“夢寐以求”,這也是德企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國制造與其差別就在于中國制造依靠廉價勞動力,而德國依靠創造高附加值的產品。從勞動力到產品本身,目前國內的情況來說要跨越這一步仍需巨大努力。
在員工培養方面,注重技能和忠誠度。德國職業教育系統一直沿襲的“學徒制”,這一制度下,勞工需要當3至4年的我學徒。德國工會在450個行業里強制規定:勞工必須通過學徒制才能被公司聘用。由于德國工人經過一系列的專業完整學習培訓,其藍領工人平均每小時的薪資遠高于英、法、美、日等國。另外,與美國不同的是大多數德國企業都通過減少工作時間或減少利潤來保住多余的勞力。可見,德國制造業對勞動力的重視程度。
在企業管理上,德國人也一直堅守著雙委員會制度的老規矩。德國企業法規定,公司董事會下必須設有執行委員會和監事委員會兩個系統。即使是在德國大型跨國企業里,等級制度也不明顯。德國人務實、注重效率,喜歡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德國企業更傾向于一種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另外德國企業服務以客戶為中心,堅持為消費者帶來更大利益。德國企業植根于社區,全球地方化,很多德國企業建立在遠離市區的小鎮,使員工依賴于企業,避免員工頻繁換崗。
看來德國制造,的確內涵豐富,其產品過硬的品質是腳踏實地,穩扎穩打建立起來。或許不恰當的比喻,德國制造就如同古人盛贊的君子那般,心懷長遠目標,擁有專業技能,追求完美品質,加上謙遜態度。說到這,筆者開始贊同老友的想法了。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