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畜牧科學院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逐步形成在國內以草食家畜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為主的科研儲備、研究成果、技術優勢和科技力量。“十五”期間,我們先后承擔國家和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169項,取得研究成果60項,培育審定品種2個,獲發明專利1項。依靠科技創新促進了畜牧業生產力發展,為自治區畜牧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們的主要做法:
一、堅持原始創新,確??蒲袃瀯?,不斷增強畜牧科技發展后勁。
家畜品種繁育、動物疫病綜合防治和生物技術是我院的優勢學科,面對新疆畜牧業的發展需求,重點在有研究特色和技術優勢的胚胎工程、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和疫苗與診斷技術、乳腺生物反應器、家畜和牧草新品種培育、畜牧業標準化、細羊毛產業化、生態草業等學科開展自主研究。
由郭志勤研究員率領的科研團隊,在家畜胚胎工程技術研究領域開展系統全面的創新研究,先后攻克超數排卵、胚胎移植、體外培養、胚胎分割、胚胎冷凍、胚胎克隆等關鍵技術難點,研究建立了奶牛胚胎工程高效繁育、體外與體內性控胚胎工廠化生產等技術體系,近期在幼畜超排技術上又獲重大突破,使新疆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優勢。我院畜牧研究所立足新疆豐富的家畜種質資源,不斷挖掘和利用優良基因,先后培育出新疆褐牛、中國荷斯坦奶牛、中國卡拉庫爾羊、新疆細毛羊、中國美利奴羊(新疆型)、新吉細毛羊、新疆三零黑豬、新疆瘦肉型豬等品種,尤其在細毛羊育種技術和新品種培育上保持國內領先的優勢。
我院獸醫研究所始終將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作為主攻方向,研發出的牛結核病、牛布病、胃腸道寄生蟲病等新診斷試劑,殺蟲油劑、阿維菌素長效緩釋油膠、吡喹酮藥餌、蜱害高效驅避劑等新制劑,口蹄疫、雞馬立克氏病、牛泰勒焦蟲病、仔豬黃痢、雞傷寒白痢沙門氏菌病、牛布病等新疫苗,先后實現產業化,每年為我區企業新增產值5000余萬元,特別是口蹄疫雙價疫苗取得國家臨時生產批號,投入全國2005年秋季動物防疫工作中,為防控重大動物疫病提供了技術支持。
二、加大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推廣,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新疆奶業的高速發展對高品質奶牛的需求急劇增長。針對新疆奶業生產的關鍵技術問題,我院開展了良種繁育、飼草料生產加工、現代化生產技術、疫病防控體系、原料乳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技術集成研究與示范,提高了奶牛的生產潛力,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培育出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品牌,形成具有鮮明特色、支撐有力、針對性強的良種奶牛高效繁育技術體系和奶牛疫病防疫技術體系,初步構建了支撐我國西北農區現代奶業產業化科技體系,使新疆的奶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
面對近年來我國細毛羊業整體滑坡,整體經濟效益不高的局勢,我院積極爭取各方面項目資金,加大細羊毛生產的產業化技術開發和示范。主導成立了新疆優質細羊毛生產者協會,研究出國內第一個畜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新疆細羊毛標準體系》,構建以我國首個細羊毛品牌“薩帕樂”為龍頭的“科技+公司+基地+市場”細羊毛產業化模式,大力推廣品種改良、飼養管理、綿羊穿衣、疫病防治、飼草料加工、機械剪毛、套毛分級等配套技術,顯著提高細毛羊的綜合品質和細羊毛的商品價值,實現羊毛按質拍賣的市場化運作,拉動了國內細羊毛價格的上揚,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有力促進了我國細羊毛業的發展。
在《新疆細羊毛標準體系》之后,又完成了《山羊絨生產技術標準體系》等24項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協助有關部門審定10個國家行業標準和18個地方標準,為畜牧業的科學化、規范化生產提供了保證。
三、瞄準國際前沿,加大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加速實用化。
胃腸道寄生蟲病是我區放牧牛羊生產性能下降、抗病力差的重要原因。由于反復定期使用化學藥物驅蟲,產生了畜體藥物殘留影響畜產品安全和寄生蟲體抗藥性增強的問題。我院科技人員瞄準國際前沿,引進一株嗜線蟲真菌種,經過四年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有效驅除胃腸道線蟲的微生態制劑。該制劑可使牛羊感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