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 Asia 2025(亞洲消費電子技術貿易展)今日正式宣布,本屆展會以“精品展”為核心定位,摒棄規模擴張的行業慣性,聚焦展商實效與創新成果轉化,構建高價值商貿生態。
規模嚴控≠限制發展,資源聚焦反哺展商?
面對行業“規模競賽”趨勢,CES Asia 2025明確表態“不追求規模,不過度營銷”,將展會規模精準控制在3萬平米,通過“展商質量”和“專業觀眾密度”雙指標提升參展效能。
觀眾密度創新高?:首創“每0.5平米不低于1名專業觀眾”標準,投入70%團隊力量定向邀約國際買家,確保展商與目標客戶精準匹配;
展位價值倍增?:剩余展位開放“梯度折扣”政策,早鳥企業可享費用減免及優先選位權,并額外獲得官網半年免費品牌展示資源;
成交導向設計?:取消傳統電話營銷,依托數字化平臺實現展商需求與買家畫像智能匹配,同步設置數十場閉門洽談會,促成現場交易。
四大主題展區,中國式創新加速輸出?
展會圍繞“智慧健康生活科技”“智能城市物聯網”“低空經濟無人系統”“智能電源技術”四大主題,集中呈現中國科技企業從實驗室到“一帶一路”市場的創新加速度:
低空經濟?:氫動力物流無人機、智能風電控制系統等產品,已在中亞、東南亞地區實現規模化應用,推動清潔能源普及;
數字創新?:跨境電商平臺集成AI多語言互譯、區塊鏈物流追蹤技術,年交易額同比增長120%,成為“一帶一路”貿易新引擎;
智慧醫療?:5G遠程診療系統在沿線國家試點落地,患者問診效率提升300%。
政策 資本雙驅動,創新生態閉環成型?
國家科技創新政策與市場資源:
專項債扶持?:獲獎企業可直通地方政府產業基金對接通道,緩解研發資金壓力;
全球曝光矩陣?:聯合70余家電子行業協會、數百家媒體及科技網紅,通過直播、專訪等形式實現創新成果“破圈”傳播;
標準制定話語權?:人工智能、量子傳感等領域企業,借助展會平臺主導5項國際技術標準修訂。
展望?:CES Asia 2025將在北京啟幕,目前展位預定率已達65%,申報“科技創新獎”企業超50家。這場“小而精”的科技盛宴,或將重新定義全球消費電子展會的價值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