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多次提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深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近幾年,隨著國潮類節目的走紅,文博游成出游“新寵”。約上三兩好友結伴同行,共同“探古訪今”,探索博物館文物蘊含的千年歲月。文娛創作立足傳統,立意創新,全國各地博物館與時俱進,融入諸多科技手段,集合文物主題背景創設情景,推出豐富的打卡活動,如蓋章、答題、互動體驗等,各色文創產品、數字文物,為文博愛好者提供博物館全新的“打開方式”。數據顯示,近幾年預訂量最高的景區類目中,博物館展覽館超過動物園、主題公園,從第四名躍升至第一;文博類相關景區門票銷量同比2019年增長3倍;“博物館”相關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近300%……持續升溫的“博物館熱”,折射著深厚的文化自信。
博物館是收藏、陳列、展示文化菁華的重要場域,今人和古人在這里進行著跨越時空、跨越文明的精神交流。如今科技手段和文化創新思想的融入,為單純游覽觀看的文博游增添了更多形式和趣味。據國家文物局不完全統計,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超5000萬人次,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級館均達到游客接待上限。更多年輕群體愿意走進博物館感受文化氛圍,為文博經濟注入新鮮動能,沉浸式參觀、文化演藝、國風國潮IP品牌等逐漸成為旅游新風尚。
觀眾耳熟能詳的故宮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等文博場館游人如織,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北京汽車博物館、青島啤酒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等小眾、特色博物館熱度也在不斷攀升,各主題博物館結合自身特色和科技手段打造游覽情景,景觀裝潢、故事情節、互動體驗步步深入,引領人們沉浸式體驗文博世界。走進三星堆遺址博物館,戴上MR眼鏡,眼前的景象“活”起來,現實場景與虛擬影像融為一體,古老的文物如同置身于千年前的巴蜀大地上,向今天的人們講述彼時的生活萬象。故宮博物院公眾號“云游故宮”小程序突破線下游覽限制,讓游客遍覽太和殿、壽康宮。湖南省博物館以虛擬現實和三維影像制作技術,再現宋朝文人雅士的“慢生活”……“沉浸式”暢游博物館成為年輕人的旅游新選擇。
舞臺藝術形式可以更好地幫助觀眾理解文物內涵。在文化演藝領域,“好作品”也在不斷打磨嘗試中煥發光彩,更多文物主題節目站上舞臺,5月27日晚,首部原創文物活化舞臺劇《盛世歡歌》在國博劇場上演。演員演繹的俳優神態詼諧、形態逼真,舞臺上時而是眼花繚亂的市井百戲,時而是正襟危坐的朝堂激辯,時而是幽默的對白,時而是高昂的唱詞……讓國博“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秦漢單元的明星文物——擊鼓說唱俑,穿越近兩千年,在國博的舞臺上“活”起來。
各家博物館在講好傳統文化故事的基礎上推出多樣化的產品,趣味互動、手工制作、夜游、探秘、鑒寶及各類研學課程深受游客歡迎。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孩子們動手體驗兔年紙傘制作;在河南博物院,人們戴上白手套、拿起洛陽鏟,挖掘、修復、還原,體驗考古過程;玩偶“馬踏飛燕”、川蜀麻將擺件、可以吃的“古錢幣”,各式各樣的文創產品成為“網紅”……
過去十年,文博場館信息化建設從量變到質變,在文物保護、博物館服務和內部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博物館熱潮既源于文化消費的需求牽引,也源于行業主體不斷創新的供給驅動,充分體現了觀眾與文博場館之間的“雙向奔赴”。將于2023年10月26-28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本著立足中國—輻射全球的長遠理念,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優勢作用,打造出一個嶄新行業領域的國際品牌盛會,為廣大企業提供宣傳展示交流平臺。
展覽范圍包含
◆ 中國文旅板塊
◆ 智慧旅游
◆ 旅游商品
◆ 景區裝備及游樂設施
◆ 美麗鄉村游及民宿
◆博物館及公園景區文創
在博物館及公園文創展區中,主要以文物展示、非遺傳承為重點,展現博物館文創、景區公園文創、紅色文創、春節文創、冰雪文創、非遺與國潮、IP授權與跨家聯名等領域成果。
展會規模超10萬平方米,全球500多家展團20000多位國內外觀眾現場洽談,1500 家展商,是面向全球的旅游商品進出口合作的交易大會。(展覽事宜 黃琪/編輯)
組委會辦公室400-181-6585
聯系人-黃琪-13520848804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