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淄川萬鑫沖壓機械廠是專業(yè)的沖床廠家,主要生產沖床、剪扳機、折彎機、四柱液壓機等機械設備,萬鑫沖床廠座落于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蒲松齡的故鄉(xiāng)—淄川。緊鄰205國道,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下面為大家解說一下沖壓事故方面的知識。
沖壓事故的分類
沖壓作業(yè)中發(fā)生的事故,在設備日趨復雜、生產規(guī)模日趨擴大的今天,可按下面三點來分類:
① 在凸模和凹模之間發(fā)生的;
② 由壓力機的飛輪或送料裝置造成的;
③ 在材料和設備的保管運輸時發(fā)生的。
其中第①類事故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沖壓事故,它所占的比率最大,第②、③類事故一般可通過良好的設備設計、維護和生產現場管理加以避免。所以下面的討論以研究第①類事故為主。
沖壓事故的分布規(guī)律
據國外有關資料介紹,在沖床上出現的人身事故比一般機械行業(yè)高三倍。在沖壓車間每年有20%的工人受傷,平均停工時間12天,其中傷手50%,傷眼20%,傷腳8%。
這方面未見國內的統(tǒng)計分析材料,本人認為,正是由于對沖壓事故發(fā)生規(guī)律缺乏明晰統(tǒng)一的認識,才導致了政策和措施上的混亂:
例如,在八十年代初,由權威單位出版的《開式壓力機設計》中有這樣地說法:“對于16噸以下的沖床,因為啟動以后滑塊很快到達下死點,手來不及進入模具,所以是安全的,……”這可能是造成八十年代研制“沖床安全裝置”均遭失敗的硬傷之一。
在不少版本的《沖(剪)壓作業(yè)安全技術培訓教材》中,都有這樣的規(guī)定:依據沖模的技術安全狀態(tài),在上、下模板正面和后面應涂以安全色以示區(qū)別。安全模具為綠色,一般模具為黃色,必須使用手動送料的模具為藍色,危險模具為紅色。而其所謂安全模具的定義則為:在正常工作時,手不必進入模腔的模具。這種臆想出來的規(guī)定,實際上也是一種誤導,會使操作者放松警惕,導致發(fā)生事故; 相關資料顯示:
⑴ 按企業(yè)規(guī)模分析:半數以上的沖壓事故發(fā)生在不滿50人的小企業(yè)里,小批量的零星生產占70%;
⑵ 按壓力機的類型分析:80%以上的事故由曲柄壓力機產生。7%為剪板機產生。
⑶ 按壓力機的大小分析:70%左右的事故發(fā)生在50噸以下的小型壓力機上。18%發(fā)生在50~100噸的壓力機上。其余為100噸以上。
⑷ 按受傷部位分析:右手47.4%,左手37%,面頸部6.9%,右腳3.8%, 左腳2. 5%,頭部1.6%,前軀0.5%,后軀0.3% 。
⑸按年度統(tǒng)計的事故總量來看:
(某5年時間段)依次為:7445(死4),7551(死8),9047(死13),8828(死15),9176(死18)。
⑹按操作方式分析:腳踏開關操作占69%,按鈕操作占29%;
⑺按保護裝置的型式分析:雙手按鈕占42%,拉手式占26%,推手式占16%,光電式占14%,柵欄式占2%;
⑻按送料型式分析:手工送料占91%,使用手持工具占6%,自動化送料3%.。
沖壓操作易發(fā)生傷人事故的原因分析
沖床之所以多發(fā)生傷人事故,主要是由于沖床生產的特點是工序簡單、速度快,滑塊往返運動一次就能完成一個工序或一個零件,一個工作班一臺機床可以完成數千到數萬個工序或零件。由此引出以下問題:
1、直到現在,絕大多數企業(yè)仍為手工進行送料、排樣落料、取件、清除廢料等工作。操作者要快速單調地重復“→啟動滑塊沖壓→卸件→清除廢料→上料→……”動作,這些動作的配合順序需要準確無誤,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設備或人身事故。
根據人機工程學和行為科學、心理學所揭示的規(guī)律,人在長時間從事這種在極為嘈雜的環(huán)境中進行快速而又簡單重復的作業(yè)動作時,極易產生機體疲勞、神情恍惚、反應遲緩現象,導致注意力不能集中,動作失調。萬一出錯,慘劇便在瞬間發(fā)生。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沖壓過程中發(fā)生的傷害事故,多數發(fā)生在長時間加班或周一及周末思想較分散的時候。
另外,對于16噸以下的小型沖床來說,其運動速度遠遠大于人的反應速度,是造成事故的又一個原因。即便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下,要想將手作出移動幾厘米的動作,也需要0.3~0.4秒,而這段時間已超過滑塊從上死點到下死點的時間。也就是說,即便在頭腦清醒的情況下,若手在模內時意識到誤啟動了滑塊,也來不及將手撤出危險區(qū)。
也就是說,沖床,尤其是小型沖床的工作性質,超出了人的生理極限。這種在沖壓過程中發(fā)生的傷害事故,約占沖壓傷害事故的55~60%。
曾有人根據沖床的運行規(guī)律和人機工程學原理,計算得出,在正常管理的情況下,沖壓過程中發(fā)生人身事故的幾率,約為千萬分之2.73,也就是說,假如每小時沖壓500次,每天實際沖壓6小時,每年工作250天,大約三年左右發(fā)生一次人身事故。
對比媒體上所報道的情況,現在多數廠家的事故率遠遠高于這個幾率,說明這些單位的安全管理較差,而且沖壓操作的負荷率較高;而前面提到的那個軍工企業(yè)在20年前的事故率,遠遠低于上面計算得出的數據,則是除了當時管理嚴格之外,其沖床的實際沖壓負荷率也遠遠低于我們上面所假定的數據。
2、據統(tǒng)計,有20~25%的人身事故發(fā)生在模具的安裝、調整和機床檢修保養(yǎng)過程中,其中大多數發(fā)生在25~100噸的機床上,而且多為傷手斷臂的重傷事故,甚至有死亡事故發(fā)生。
發(fā)生這些事故的原因大概有三個。
一是這些機床多為腳踏開關操作的剛性離合器雙飛輪結構,又沒有大型沖床上設有的電動寸動機構。調整滑塊時,人工盤動飛輪較16噸以下的沖床費力得多,操作者往往違反安全規(guī)定,采用點動電機的方式使滑塊下滑。由于雙飛輪傳動系統(tǒng)的慣性較大,一旦全速轉動起來,斷電后,若是空轉,還要轉動數分鐘才能停止,若是啟動了滑塊,也能連沖數十個沖程。所以在飛輪看起來轉得很慢時身體進入滑塊下的危險區(qū),也會發(fā)生傷人事故。
二是在安裝模具過程中,所有現在已知的安全保護裝置均不起作用,但此時人體都必須進入滑塊的危險區(qū)才能順利作業(yè),且操作者的注意力一般均集中在模具上,一旦在飛輪未停時誤碰觸腳踏,便會出事。
三是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員,大都是技術素質較高,又不直接從事沖壓零件作業(yè)的模具調整工,機床維修工、質量檢驗員、模具制造試模工等人員,他們的工作對象,不象沖壓工那樣專一,往往是本單位的一批沖床,所以對每臺機床的操作性能和要求,不可能象操作工那樣熟練,再加上這些工作不象沖壓零件那樣具有規(guī)律性,一旦配合不當,便會出事。
3、事實證明,幾乎在所有由普通沖床組成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均有傷人事故發(fā)生。從前面按事故發(fā)生時的直接原因分布來看,自動線只解決了取送制件時引起的事故,而其它事故原因依然如故,并沒有任何改善。這有幾個主要原因,一是自動線上的人工調試工作量更多,此時的危險程度比單機更大;二是在自動沖壓過程中,若發(fā)生送料或排料故障,由于人腦的本能作用,監(jiān)管人員往往會認為可來得及去手工排除,而冒險伸手進入危險區(qū);三是設置的自動送料、收料機構也可能形成新的危險區(qū)——由此可見,將解決沖壓安全問題寄希望于自動化生產也是十分片面的。
4、大型機床一般均由多人共同操作,如果彼此配合不當,也容易發(fā)生事故。
5、沖壓設備本身保養(yǎng)維護不良,如離合器失靈而發(fā)生不規(guī)律的連沖、滑塊的制動器摩擦力矩太小而自動下滑、電動操作開關發(fā)生常閉故障等,都會引起事故的發(fā)生。這類事故約占5%。 6、不按工藝規(guī)定,隨便代用模具,如材料厚度超標準、送雙料、用沖裁角鋼的模具裁扁鋼等錯誤操作,會引起模具爆裂傷人,沖壓死亡事故很多由此產生。
7、工作場地組織不良,通道不暢,重物安放不穩(wěn)等等,易發(fā)生磕碰、劃傷、砸傷事故。
業(yè)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yè)免費發(fā)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