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理想的加工程序不僅應保證加工出符合圖樣的合格工件,同時應能使數控機床的功能得到合理的應用和充分的發揮。數控機床是一種高效率的自動化設備,它的效率高于普通機床的2~3倍,要充分發揮數控機床的這一特點,必須在編程之前對工件進行工藝分析,根據具體條件,選擇經濟、合理的工藝方案。數控加工工藝考慮不周是影響數控機床加工質量、生產效率及加工成本的重要因素。本文從生產實踐出發,探討和總結一些數控車削過程中的工藝問題。
1 數控加工工序的劃分
在數控機床上加工零件,工序比較集中,一次裝夾應盡可能完成全部工序,常用的工序劃分原則有以下兩種。
- 保證精度原則
- 提高生產效率的原則
- 數控加工具有工序集中的條件,粗、精加工常在一次裝夾中完成,以保證零件的加工精度,當熱變形和切削力變形對零件的加工精度影響較大時,應將粗、精加工分開進行。
- 數控加工中,為減少換刀次數,節省換刀時間,應將需用同一把刀加工的加工部位全部完成后,再換另一把刀來加工其它部位。同時應盡量減少空行程,用同一把刀加工工件的多個部位時,應以最短的路線到達各加工部位。
實際生產中,數控加工常按刀具或加工表面劃分工序。
2 車刀刀位點的選擇
數控加工中,數控程序應描述出刀具相對于工件的運動軌跡。在數控車削中,工件表面的形成取決于運動著的刀刃包絡線的位置和形狀,但在程序編制中,只需描述刀具系統上某一選定點的軌跡即可。刀具的刀位點即為在程序編制時,刀具上所選擇的代表刀具所在位置的點,程序所描述的加工軌跡即為該點的運動軌跡。 在數控車削中,從理論上講可選擇刀具上任意一點作為刀位點,但為了方便編程和保證加工精度,刀位點的選擇有一定的要求和技巧。在數控加工中,刀位點的選擇一般遵循以下規則:立銑刀應是刀具軸線與刀具底面的交點:球頭銑刀是球頭的球心:鉆頭應是鉆尖:車刀應是假想刀尖或刀尖圓弧中心,刀具刀位點在選擇時應注意:
- 選擇刀具上能夠直接測量的點,刀位點與刀具長度預調時的測定點應盡量一致:
- 在可能的情況下,刀位點應直接與精度要求較高的尺寸或難于測量的尺寸發生聯系:
- 所選擇的刀位點能使刀具極限位置直接體現于程序的運動指令中:
- 編程人員應有習慣性的刀位點選擇方法,不宜多變:
- 所選定的刀位點,在刀具調整圖中應以圖形標示。

圖1 端槽刀刀位點的選擇
如圖1所示端槽刀,采用刀具預調儀對刀時,測量P1點比測量P2點方便,所以選擇P1為刀位點比P2好,但若刀具位置的調整和補償是以試切法確定,而且環槽小圓的加工精度高于大圓精度,則選擇P2為刀位點比P1好。

圖2 分層切削時刀具的終止位置

圖3 等背吃刀量試切法
3 分層切削時刀具的終止位置
當某外圓表面的加工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