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任何一個信息化項目都不是IT部門的“獨角戲”,“主角”一定是業務部門,IT是“配角”,起到技術支撐、技術把關的作用。“也就是要遵循誰用誰管的原則。”
國家“十一五”規劃將振興裝備制造業列為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之一;黨的十七大報告也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制造業。”振興裝備制造業是國家意志。
總體而言,裝備制造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其他類型的制造企業,IT已經融入企業戰略層面,成為支撐業務發展的必需品。
如何真正地獲取利潤?
在規模急速膨脹之后,如何才能實現利潤的同步上升?如何真正地獲取利潤?
近年來,國內機床企業收購國外知名機床企業的事件屢見不鮮:2002年,大連機床收購美國英格索爾生產系統公司,開創了中國機床企業并購國外機床企業的先河;2005年,大連機床又成功并購了德國茲默曼公司;2004年10月,沈陽機床(000410,股吧)全資收購了德國希斯公司;2005年10月,北一機床全資收購了德國的瓦德里??票す?,后者在重型機床方面具有全球領先的技術、品牌和市場優勢。
通過收購,國內企業不僅可以將經營規模和市場分額做大,迅速拓展海外市場,而且還能吸收到國外企業的先進技術。在國家振興裝備制造業的宏觀背景下,如今,我國的機床行業正取得生機蓬勃的強勢發展。憑借著重組、合并、收購等市場行為,機床企業的經營規??焖倥蛎?,營業額一下子上升到幾十億元。
然而,在規模急速膨脹之后,如何才能實現利潤的同步上升?如何真正地獲取利潤?這才是機床行業面臨的真正考驗。規模做大后,問題往往反映在資金運作上,規模越大,資金運作越困難。據了解,20世紀80年代,日本企業曾大量購買美國工廠或企業,后來由于經營困難,難以真正地獲取到利潤,最終只能又把這些收購的企業賣了出去。前車之鑒值得我們汲取經驗和教訓,它為我國企業敲響了警鐘。
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機遇與挑戰并存,包括機床行業在內的我國各個行業都會面臨同樣的考驗。這體現在信息化上,大致包括三個層面:一是降低成本,譬如:做好成本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增強資金運作的管理水平;二是提高效率,目標是快速滿足客戶和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三是引領業務創新,開拓盈利點與增值點,譬如通過建立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可以幫助企業開創出服務利潤鏈。
優化企業結構
是信息化的必要前提。
精細化管理的源頭
精細化管理的重點是生產管理和成本管理,而這兩者都需要憑借嚴格的生產計劃管理才能實現。
簡則優
抓主要矛盾,設關鍵控制點,不在細節上浪費精力和時間。
重型事業部的ERP系統只用了七八個月的時間就上線運行了,其成功經驗就是“簡則優”,也就是企業領導者能夠完全明白信息系統應該抓什么、不該抓什么。在“一單到底”的生產模式下,重型事業部的決策者認為,其信息化必須解決生產進度控制、材料控制這兩大問題,這是兩大主要矛盾。
“一把手工程”并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一把手”不僅要在人、財、物上對信息化大力支持,還要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有想法,找準關鍵控制點;優化流程時要打破部門的壁壘,建立集成的信息共享機制。
數據準備是道坎
熱門文章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