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六趾腳,你敢于剁掉多余的一趾嗎?
“可別詛咒我!”很多人聽到這種假設性問題時,估計會生氣地提醒道。即使有膽量的人,也會猶豫再三而回答不出來。
是啊!“削足適履”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
對于企業而言,有膽量“削足適履”的想必極少。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地處遼西偏僻地區的東風朝柴就是其中之一。早在前幾年朝柴ERP啟動大會上,其總經理趙莊就強調了朝柴一定要貫徹執行“削足適履”的策略。“穿上SAP這雙水晶鞋,企業會跑得更快,如果我們腳是六趾,哪怕是血淋淋的也要剁掉多余的一趾,一定要穿上這雙跑鞋。”趙莊如是說。
如今,除了ERP(企業資源計劃),CRM(客戶關系管理)、PDM(產品研發管理)等一系列信息化手段都在朝柴有效地展開著,通過信息化管理,這些年來朝柴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多年穩坐中國輕型柴油機行業龍頭老大位置。
“企業要適應軟件,就要‘削足適履’。”在日前接受《中國機電工業》專訪時,趙莊總結朝柴的信息化應用經驗時說道,“不能把軟件拆散了使用,像SAP系統已被很多世界500強企業應用,這說明它融合了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在我們還沒有理解和掌握之前,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它,我們要轉變觀念,主動認識、學習和消化它,用國際上最成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之路
其實,這種感悟并非趙莊一時想法。是企業適應軟件,還是軟件適應企業?朝柴經歷了多年的摸索。
還記得《第五項修煉》中的這則故事吧:從前有一位地毯商人,看到他最美麗的地毯中央隆起了一塊,便把它弄平了。但是在不遠處,地毯又隆起了一塊,他再把隆起的地方弄平。不一會兒,在一個新地方又再次隆起了一塊,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他試圖弄平地毯;直到最后他拉起地毯的一角,一條生氣的蛇溜了出去為止。
或許,每次朝柴人看到這則故事時,都會放慢閱讀速度、陷入沉思,回想起當初朝柴的信息化之路也是如此演繹……
據了解,朝柴最早于1984年就邁出了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步。當時,朝柴投資18萬元從美國引進了ALTOS68000高檔微機,在財務、成本、庫存等三個單項工作中試行計算機輔助管理。從公開的朝柴資料來看,關于這一階段的信息化建設情況鮮有記載,但從以下這段朝柴人的自我評價中也許能看出一些信息,“至于運用的效果如何先且不說,單就朝柴地處遼寧西部偏僻地區,地方經濟和交通欠發達的中小城市,朝柴管理者能夠前衛地認識到計算機今后的發展趨勢和敢于將計算機運用管理之中,不能不佩服朝柴管理者的膽識和戰略。”
此后的1994年,朝柴正式成立了“計算中心”,專門負責企業總體信息化開發建設工作,并確立了“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需求驅動、小步慢跑、慎重引進、注重實效”的信息化建設指導思想。
之后的又一將近10年時間內,朝柴分別引進了多個信息化項目:1997年引進了北京利瑪公司MRPⅡ系統,實現了生產計劃、采購計劃和投料計劃的自動編制與下達;2000年啟動了“三維CAD工程”,2001年啟動了“東風朝柴辦公自動化信息綜合平臺建設”項目,2003年引進用友財務管理系統等等。
這些信息化項目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朝柴發現:幾套軟件雖然獨立運行都很不錯,但是由于沒有相互聯系的通道,各個部門的信息無法共享,導致各部門都存在大量重復性勞動。由于信息不流通,不了解庫存情況的生產部門,生產計劃只能憑經驗和感覺;采購部門在制定采購計劃之前,還必須先去倉庫查看缺貨情況;倉庫管理人員在進行入庫、出庫操作前,也要事先查驗一下生產線的備件剩余情況。這種傳統的信息化實現模式,使企業在管理過程中形成了一個個信息“孤島”,從而導致了企業表面上看局部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體生產效率提高并不大。
這樣的狀況著實讓趙莊很不滿意。從1980年代起就接觸計算機的趙莊,對計算機的強大功能頗有了解,連電腦游戲都很拿手,因此從1990年代主管信息化工作起,他就意識到,像朝柴這樣處于偏僻地區、資源匱乏、交通不便的老國有企業,只有利用好計算機,才會有很大的發展。
然而,朝柴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利用好計算機呢?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