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今年1至5月份電子信息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數據顯示,1至5月,電子信息業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虧損面達27.4%,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也低于全國增速5個百分點。IT行業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行業分化加劇,IT業面臨發展拐點。
業內人士指出,IT業應抓住“兩化融合”的良好契機,加快產業融合升級應對發展拐點。 行業分化加劇 1—5月,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近三成的企業虧損,虧損企業數同比增長8.4%,虧損額達125.84億元,同比下降15.5%。同期,行業新增企業2448家,增長15.5%。在企業數增加和利潤增長良好的情況下,而虧損企業增加,說明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企業質量和效益上發生了分化,出現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 電子信息產業的分化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外資企業低速徘徊、國有控股企業效益良好。1至5月份,外商港澳臺投資企業收入占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主營收入的78.8%,顯示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外資拉動型特征,但是1—5月份外資收入增長18.3%,連續15個月增速低于全國行業平均水平。與此相比,國有控股企業利潤增長149.7%,虧損額同比下降35.5%,顯示了良好的增長態勢。 傳統高端電子產品冰火兩重天。受技術轉型對產業和市場的影響,高端電子終端增長迅猛,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等增長都超過40%,等離子電視甚至增長341.9%;相反,傳統類電子產品仍延續去年以來的負增長局面,錄像機同比下降14.9%、傳真機同比下降12%、打印機同比下降22.9%。 “兩極分化”現象顯現。在全球經濟、勞動密集型的加工制造業生產成本增加以及人民幣升值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企業分化更嚴重,行業洗牌現象加劇。在此背景下,電子信息產業中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更加嚴峻,無論是銷售還是生產都面臨較大壓力。與此同時,大中型企業通過整合,對市場的話語權越來越強,電子信息產業正在走向“兩極分化”。 面臨發展拐點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所長安筱鵬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規劃研究所預計,“十一五”期間,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增速為18%,并且這種低速的增長還將持續。毫無疑問,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出現了拐點,所謂拐點,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速。1978年到2005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呈高速的發展狀態,尤其是在“十五”期間,增速一般都保持在30%以上,個別年份還出現了40%的增長。但是“十一五”以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增速放緩,出現了發展拐點;第二,產業出現了轉型,投資主題從歐美向內資型轉變(包括港澳臺);第三,投資重點從終端制造向前端轉移。終端制造包括手機、電腦、電視機等,前端制造包括電子元器件、集成電板等高端產品;第四,產業從單純的向國內轉向國內外并舉。由于人民幣升值、生產原材料上漲、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得我國企業的成本優勢漸漸喪失,包括內資企業在內,都出現了向海外布局的趨勢,這種步伐以后還將加快。 在面臨發展拐點的情況下,我國IT業要想再現2007年的輝煌,甚至是有所超越除了擴大內需與轉戰新興市場外,關鍵還在于產業融合升級的內功修煉。 期望內需救急 專家指出,中小企業生存環境的惡化顯示了電子信息產業整體發展處在一個不良的狀態。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外需堪憂,企業應該抓住內需。 有專家預計,隨著重組后運營商正式開始全業務經營和3G發展的需要,從下半年開始,運營商對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需求量將加大,尤其是移動通信設備終端。由于移動通信及終端設備制造占通信設備行業比重超過60%,這必將給通信設備行業的發展帶來動力。2008—2010年間,僅在移動通信設備領域就有近1000億元的巨大商機。 窺視巨大商機的,還包括有實力的國外巨頭。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外資企業占據了近80%的比重。如何在巨大的國內市場上分得一杯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