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根平:三個基礎因素決定機床信息化成敗
時間:2008年07月01日瀏覽:256次收藏分享:
記者:機床行業的信息化已不是個新課題了,從最初的“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的階段發展至今已有數年,目前機床行業的信息化現狀又如何呢?
葉根平:事實上,從MRPII(ERP的雛形)的問世,最早應用的就在機床行業,機床行業是最早實施信息化的行業。隨著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層上信息化的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從應用現狀看,絕大部分企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機床行業的信息化主要分四部分,設計制造數字化(CAD/CAM等軟件)、過程控制自動化(MES)、管理信息化(ERP)、物流條碼化(SCM),還有一些產品生產管理(PLM/PDM)。目前許多企業只是完成了某一模塊的實施,真正做成集成信息化的非常少。 記者:機床行業信息化的特點是什么?上信息化的難點又是什么? 葉根平:機床行業具有三個特點:一是集成性,一臺機床集成了許多高精密的物件; 二是離型性,機床行業的突發事件比較頻繁;三是個性化,機床的生產都是按需訂制,每臺都不一樣,這三個特點也給機床企業的信息化程度增加了難度。 我認為,決定企業信息化實施成敗的有三個基礎因素:一是管理基礎,包括內部管理和外部管理兩個內容,內部管理是管理人員是否按ERP的核心思想去按需訂制,外部管理是是否嚴格按要求及時交貨;二是人員基礎,人員的執行力,員工是不是按規范操作;三是數據基礎,由于機床行業的高度離散型,每個零件都有不同的標志符號,原來傳統手工管控都是一圖多物,一個符號代表幾種零件,但這種行為在計算機里是不允許的,如果全部改動工作量就會很大,企業一般都會認為這些工作無關痛癢,不愿去作這些事情,如果這些數據錄入不全或者不規范,就會決定項目的實施效果。 記者:作為供應商,用友為機床行業的信息化應用做了哪些工作? 葉根平:我們強調的是我們不只是在賣產品,而是整套的解決方案。好比一個人生病了,是要通過醫院經過醫生的診斷,該吃什么藥治什么病,而不是盲目地亂吃藥。信息化也一樣,軟件只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怎么用,起什么作用,我們會提供整個的解決方案。 記者:兩會期間政府提出工業和信息化相融合,二者融合后會對機床行業的信息化發展又什么影響?對軟件供應商又會有什么推動? 葉根平:形成工業和信息化部后,政府會有一些對企業信息化的扶持措施出臺,比如說有一些專門的技術人員對企業進行培訓; 再者,對國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國家有一些經費的支持,這些都會加大企業信息化的需求量。 對我們軟件供應商來講,無疑是一個利好。市場擴大了,機會增多。不過對一些小型的軟件廠商來講卻面臨著挑戰。因為市場規范了,不按規矩辦事將不再適合市場的發展。 記者:SCM在機床行業的應用現狀如何?你認為跨企業間的SCM實施難點在哪? 葉根平:目前機床行業的SCM應用主要集中在企業內部,ERP中集成了部分SCM的模塊,如物料管理,倉儲等。真正意義上跨企業之間的協同管理企業的應用非常少。 實現跨企業間的SCM,最大的障礙不在技術上,而是企業上下游間的協調。SCM應用是聯盟性質的,牽扯到各企業間的利益,“盟主”是否能夠協調好各自的關系是決定SCM實施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