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空間弧線槽,由兩條正弦弧線Y=35sinX和Z=5sinX迭加而成,刀具中央軌跡如圖4.46所示。槽底為r=5mm的圓弧。為了方便式樣步驟,采取粗微分要領忽略插補偏差來加工。以角度X為變量,取相鄰兩點間的X向隔斷相稱,間距為0.5°,然后用正弦弧線方程Y=35sinX和Z=5sinX分別謀劃出各點對應的Y值和Z值,舉行空間直線插補,以空間直線來逼近空間弧線。加工時采取球頭銑刀(r=5mm)在一平面實體零件上銑削出這一空間弧線槽。加工坐標系配置見圖4.47。
配置保留型變量:
#500--Z向每次切進量為2mm;配置時輸進“2000”;
#501--Y=35sinX的幅值為35mm,配置時輸進“35000”;
#502--Z=5sinX的幅值為5mm,配置時輸進“5000”;
#503--X的步距為 0.5°時的盡頭值360°;配置時輸進“360.”。
配置支配型變量:
#100--X當前值,為度;
#110--Y坐標當前值,為mm;
#120--Z=5sinX的值,為mm;
#130--Z向每次進刀后的初始值,為mm;
#140--Z坐標當前值,為mm。
子步驟O 0004:
N10 G65 H01 P#100 Q0 //X初始值#100=0
N20 G91 G01 Z-#500 F100 //Z向切進零件
N30 G65 H02 P#130 Q#130 R-#500 //#130=#130+(-#500)
N100 G65 H02 P#100 Q#100 R0.5 //X當前值#100=#100+0.5
N110 G65 H31 P#110 Q#501 R#100 //Y當前值#110=35sinX
N120 G65 H31 P#120 Q#502 R#100 //Z=5sinX數值
N130 G65 H02 P#140 Q#130 R#120 //Z當前值#140=#130+120
N140 G90 G01 X#100 Y#110 Z#140 //切削空間直線
N150 G65 G84 P-100 Q#100 R#503 //盡頭鑒別
N160 G91 Z15 //抬刀
N170 G90 X0 Y0 //回加工原點
N180 G91 G01 Z-15 F200 //下刀
N190 M99 //子步驟完成
主步驟O 0005:
N10 G54 G90 X0 Y0 Z15 //進進加工坐標系
N20 G00 X-10 Y-10 //到肇始位置
N30 G01 X0 Y0 M03 S600 F200 //主軸起動
N40 G65 H01 P#130 Q0 //Z向初值=0
N50 G01 Z0 //下刀至零件外貌
N60 M98 P30004 //調用子步驟O 0004三次
N70 G00 Z15 //抬刀
N80 M30 //主步驟完成
在子步驟O 0004中,N100~N130為謀劃當前點的X、Y和Z坐標。N140是按謀劃出的坐標值切削一段空間直線,用直線逼近空間弧線。N150為空間弧線完成的盡頭鑒別,以X=360°為盡頭,若沒有到達,則返回N100再謀劃下一點坐標;若已到達,則完成子步驟。
在主步驟O 0005中,N60為調用三次O 0004子步驟,每調用一次,Z坐標向負方向進2mm,分三次切出槽深。加工的走刀蹊徑圖見圖4.47所示。
業務咨詢:932174181 媒體合作:2279387437 24小時服務熱線:15136468001 盤古機械網 - 全面、科學的機械行業免費發布信息網站 Copyright 2017 PGJXO.COM 豫ICP備1201980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