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在鏜削加工中,經常會遇到所要鏜削的孔距大于鏜床行程的情況.如一些產品及工裝(主要是焊接工裝)。并且孔距公差較小(9級左右),若因時間或其他原因不能外協加工時,可采用以下幾種簡單易行的方法。以TPX6119為例,其工作臺橫向行程為900mm,主軸箱升降行程為900mm。由于行程達到極限位置時,回程誤差無法消除.根據經驗.實際使用時可在其兩端各留10mm左右,即工作臺橫向行程為880mm,主軸箱升降行程為880mm。
2 增加行程的幾種方法
2.1 夾具法
就是利用夾具在加工完第一個孔后.將工件在夾具上平移,利用定位銷定位,再根據已計算出的數據(計算方法是用孔距減去主軸中心到定位銷的中心距離),移動工作臺,加工另一孔。因為夾具本身結構較大,成本高.所以此法適用于批量較大的生產中。
圖1 直角三角形法加工示意圖
|
2.2 直角三角形法
如圖1所示,即工件安裝時,其兩孔中心連線相對于工作臺面有一定角度a,利用直角三角形斜邊大于直角邊的性質來實現,加工完第一個孔后,將工作臺橫向移動X,主軸箱升降Z(其值均已事先計算出),再加工另一孔。此法所能加工孔之最大孔距為:
Lmax= |
√ |
|
= |
√ |
|
≈1244.5mm |
Xmax2+Zmax2 |
8802+8802 |
此時角度amax=arctan |
Zmax2 |
=arctan |
880 |
=45° |
|
|
Xmax2 |
880 |
2.3 工藝孔法
對于孔距大于1244.5 mm的工件來說,若設計上允許,可在兩孔中間加工工藝孔(其直徑與深度均以適于找正為宜)。若設計上不允許,也可在兩孔中間點焊(或用其他方法固定)一塊板,待加工完成后去掉,磨平焊點。在這塊板上加工工藝孔,對于孔距小于2×880=1760mm的工件而言只需加工1個工藝孔。具體工藝步驟如下:
- 加工第一個孔;
- 將工作臺平移,設平移長度為X1(一般來說為孔距的一半);
- 加工工藝孔;
- 將工作臺及工件平移,使工藝孔及待加工孔均在鏜床加工行程范圍內,找正工藝孔中心;
- 將工作臺平移,移動長度X2=L-X1,加工另一孔。
圖2 工藝孔法加工時工作臺平面度誤差示意圖
|
2.4 直角三角形法與工藝法結合
對于孔距大干1760mm的工件來說,也可用此法來加工.不過此時需要1個較大的基礎平面來定位。
3 結束語
在這幾種方法中,工藝孔法最適宜于板件。要求其平面度小,這樣在工件移動后,所加工的兩孔平行度就小。若為其他形狀件(如連桿)則工藝孔應有一定的深度.以便將工藝孔中心線與主軸中心線找重臺,這樣所加工的兩孔平行線較好。
在以上幾種方法中,直角三角形和夾具法的孔距精度是完全靠機床或夾具精度來保證的,這里不再贅述。工藝孔法由于工件要移動,且無定位銷定位,所以存在著工作臺平面度誤差和夾緊力大小等的影響。但通過計算機計算的數據可知其影響很小。如圖2,設待加工孔距為L,工藝孔位于其中間.先加工該孔(其中心相對于工藝孔及待加工
孔中心連線下移△),故應用工藝孔后,所加工的實際孔距為L'。則L'= |
√ |
|
Δ2+[ |
|
|
,由于Δ值很小,所 |
以L'≈L,例如L=1500,Δ=0.2,則L'=1499.9998≈1500=L。即使Δ較大,例如Δ=5,則L'=1499.9916≈1500=L,由此可知,此誤差可忽略不計。
對于立式鏜床,直角三角形法和工藝孔法可直接運用。對于臥式鏜床(如TPX6119),工件平面定位需要一較大的基面。這時可利用已有的一些工裝基礎件或制作一簡易支架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