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造量具(
鑄鐵平板平臺)多采用灰鑄鐵或球墨鑄鐵進行鍛造,其中灰鐵被稱為孕育鑄鐵,其以低廉的本錢,良好的減震性、耐磨性、機械機能和鍛造機能被廣泛應用于鍛造行業中。要使用灰鑄鐵獲得合格的鍛造坯件,必需經由碾砂-造型-熔煉-澆注-清理-檢查等眾多環節,要保證量具鑄件的質量就必需控制好鍛造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一)檢修平板鍛造熔煉過程的控制
出產灰鑄鐵件時,必需嚴格控制人爐和人包材料的質量,對其成分、塊度及理化機能必需按要求進行檢查和驗收。
孕育鑄鐵是一種片狀石墨的灰鑄鐵,只是制造原理同普通鑄鐵不同,增加了孕育過程。在低碳、硅成份的鐵水中加人適量的孕育劑,以按捺其過度石墨化。一般來說,原鐵水的含碳量在2.8~3.0%之間,因為孕育鑄鐵含碳較低,多以爐料中加人足足數目的廢鋼。硅的含量在0.9~1.5%之間,以便加大孕育劑的加人量,以進步量具鑄件機械機能。含硫、錳量分別在0.08~0.12%和0.9~1.2%范圍時,若含錳量過高,鑄鐵中則泛起滲碳體。含磷量小于0.12%,若其含量高,會影響量具鑄件強度。
(二)檢修平板鍛造碾砂過程的控制
型砂的機能將直接影響量具鑄件的質量,因此,型砂應該具有良好的透氣性,濕強度、活動性、可塑性和退讓性等。
濕型砂應采用粒度在55/1O0、75/150、100/200的多角形或圓形的自然石砂,這樣可以獲得較好的表面強度和抗夾砂性。在粘土含量相同時,膨潤土比普通粘土的熱濕拉強度高。在濕型粘土砂中加入適量的煤粉、木屑等,可進步抗夾砂能力,并可防止夾砂、粘砂而得到表面光潔的量具鑄件。型砂的水分定為6%左右,以使其具有較好的綜合機能。
嚴格按照加料順序:舊砂-新砂-粘土-煤粉-水。混碾時間定在6~7min,混碾后進行約5h左右調勻。調勻后進行過篩、打松后再用,使型砂具有疏松性,以進步透氣性、活動性等。
(三)檢修平板鍛造造型過程的控制
造型過程控制是天生量具鑄件的樞紐過程,直接影響量具鑄件的質量。主要留意以下幾方面:
1)樣子容貌:樣子容貌是鍛造出產主要的工藝裝備,也是鍛造出產的第一道工序,在保證幾何尺寸的同時。也要考慮出產規模及使用利便性。在制作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其工藝結構和機能。一方面進步出產率,另一方面要保證質量。在使用過程中要檢修樣子容貌的完整性,保證無缺陷使用。假如出缺陷要經由修理后才能夠使用。起模時要留意敲擊力度,鋁模要墊木塊進行敲擊,減少鋁模的受損程度。
2)公道的工藝:操縱者要嚴格按工藝過程進行操縱,歷求量具鑄件結構使樣子容貌制造簡樸利便,使分型面數量少,具有拔模斜度,砂芯數目要少,有公道的壁厚,連接處要有過渡。選擇公道的澆注系統,使量具鑄件順序凝固,以得到組織平均的量具鑄件。
3)合箱:合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鑄型表面的浮砂要清理干凈,按印記對合,留意錯箱量,是減少量具鑄件偏箱的重要手段。
4)下芯:下芯時要平穩,清理浮砂。砂芯的位置要放置好以防偏芯的產生。
5)烘干:對于干模造型烘干工藝,要按操縱規程進行操縱,烘干時間為8h以上,以防因烘干不透而造成砂、氣孔等缺陷。
(四)檢修平板鍛造澆注過程的控制
通過以上環節的預備,就可進行澆注。澆注前要對鑄水進行孕育和扒渣處理。在澆注過程中要不斷流、平穩,以避免沖砂而形成砂眼。跑火時要及時堵住漏鑄水的部位,并補足鑄水,以減少冷隔、澆不足等缺陷。